清明节的由来,清明节有那些风俗习惯?

清明节的由来,清明节有那些风俗习惯?

生活百科小编2021-05-30 18:55:57409A+A-

清明节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,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4月5日,二十四节气之一。放了这么多年假,你真的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?

清明节的由来

清明节的英文标准译名:Tomb-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,已有2500多年历史。在二十四个节气中,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,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。

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、降雨、物候等方面的变化,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。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,二十四节气之一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,2006年被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“植树造林,没过清明”的农谚。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地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,而寒食即成为清明的别称,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,清明之日不动烟火,只吃凉的食品。

清明节的由来:【清明节起源】

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,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,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,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。清明节后雨水增多,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。这一时节万物“吐故纳新”,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,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,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,迎来春天的气息,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。 

古有清明前一天为“寒食节”之说,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“割股充饥”一事,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。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,宋后移到清明。传说中“寒食节”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,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“割股充饥”而不图为报,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,绵山也因此又称“介山”。 

相传大禹治水后,人们就用“清明”之语庆贺水患已除,天下太平。此时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天清地明,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,历代承袭成为习惯。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、春光美景之外,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,增添生活情趣。

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由小贱阁整理呈现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qrcode

小贱阁 © All Rights Reserved.   桂ICP备18007545号-1
Powered by Z-BlogPHP Themes by xiaojiangs.com
声明:本站部分资源内容基于互联网公开分享,由小贱阁整理呈现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,谢谢!
联系我们